虽然题材较为新颖,但其实这款游戏的玩法机制、美术风格方面并无多大新意。这款游戏之所以能吸引簌簌,主要在于它轻量化、快节奏的特点,点开即玩,玩完即走。“一打开微信就想进去看看。”簌簌表示。
游戏内不少奖励要通过分享到群聊领取,于是在簌簌的带动下,不少闺蜜也开始玩这款游戏,群聊里一天能出现上百条游戏分享链接。
这款游戏通过抖音渠道买量,再跳转到微信,并通过微信群分享机制快速裂变,一条小游戏的引流链路就此搭建起来。
抖音曾尝试效仿微信,自己做小游戏生态,却没能取得太大成功。这或许是抖音退回“卖水者”角色的重要原因。
2017年12月28日,首款微信小游戏《跳一跳》上线,三天后DAU(日活跃用户)破亿;而在一个月后的春节假期中,微信小程序游戏用户总量突破3亿,每天都填补着成千上万用户的碎片时间。
对于一直觊觎游戏市场的字节跳动来说,小游戏的机会当然不能错过,但直到2019年2月,抖音的首款小游戏《音跃球球》才姗姗来迟。
抖音上线小游戏,被外界解读为与微信的小游戏平台之争。但外界预期中的激烈竞争并未出现,自《跳一跳》、《音跃球球》之后,鲜有爆款小游戏出现。小游戏最近一次引爆社交网络,还是2021年初的《合成大西瓜》。
小游戏陷入沉寂,平台走向了幕后,把精力从自研转向了代理发行和导流,回归流量生意。目前,抖音微信两大平台上大多数小游戏都来自于第三方开发者,平台以“卖水者”的身份继续着这场小游戏暗战。
此外,小游戏这把火还被字节烧到了海外。
据路透社近日报道,TikTok一直在越南进行小游戏的相关测试,希望以此实现收入和用户时长的增长。长期占据全球移动应用下载榜首的TikTok,显然希望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其在短视频领域的头部地位。对此,抖音向路透社证实,它已经测试了HTML5游戏,但拒绝讨论在越南进行项目测试和未来的计划。
2017年12月28日,伴随着微信版本更新,小游戏这一物种横空出世。首批上线的15款小游戏中,《跳一跳》成为黑马。
2018年1月15日的微信公开课上,官方公布了一组数据。不到20天时间里,小游戏累计试用用户达到3.1亿,其中有22%是从未玩过游戏的用户。
《跳一跳》的爆红,带火了“超休闲游戏”这个概念,用户第一次知道,游戏原来可以全程只需要一根手指、一种操作,且点开即玩,玩完即走。此后很长时间,微信小游戏几乎成为国内超休闲游戏的代名词。
对于腾讯来说,《跳一跳》更像是一个试验品,为第三方开发者进行一个示范,也是在为微信小程序的商业化探路。微信方面曾表示,当初只是把《跳一跳》当成一个Demo来做,目的是为了体现微信小程序平台的威力。
微信一直希望通过小游戏来带动小程序生态的繁荣,作为小游戏的标杆,《跳一跳》不只是要给大家展示如何玩儿,还要给大家展示它如何变现。
在吸引了上亿用户后,2018年3月《跳一跳》开始了招商,一个格子的广告费为500万元一天。从结果来看,《跳一跳》达到了张小龙的预期。
《跳一跳》吸金能力之强,让外界看到了微信10亿级别流量池的商业化潜力,在此背景下,同样拥有数亿用户的抖音入局小游戏并不让人意外。
实际上,据AppGrowing数据,早在2018年,游戏广告投放已占到抖音广告投放的三分之一,并不断增长,字节入局游戏市场势在必行。
但与腾讯相比,不论是游戏自研还是代理运营,字节都缺乏经验,短平快、试错成本低的小游戏自然是最好的切入点。
2019年2月,抖音推出第一款小游戏《音跃球球》,凭借字节系应用庞大的流量出圈。此后,借助着流量优势,字节旗下Ohayoo工作室推出了一个又一个爆款小游戏,跑通了流量到产品到变现的逻辑链条。截至2021年,Ohayoo旗下9款游戏月流水过亿,39款游戏流水过千万。
在平台下场亲自示范后,接力棒交到第三方开发者手上,平台转而成为“卖水者”,退居幕后。
这一转变的背后,是行业发展触及天花板的现状。过去几年间,网页游戏、H5小游戏等超休闲游戏的市场空间一直在收缩,玩家更青睐手机游戏;再加上游戏版号一度长时间停发,稀缺性进一步凸显,腾讯和字节都不愿意把宝贵的版号花费在自研小游戏上。
在目前的监管环境下,如果一款游戏无法拿到版号,多数情况下只能以“测试版”等形式偷偷上线,打打擦边球。这意味着游戏无法开通充值渠道,开发者只能通过内置广告等方式获得收入,十分影响体验且转化效率很低,同时面临政策风险。这显然也是腾讯字节不想看到的。
更何况,与腾讯、字节千亿级的营收体量相比,自研小游戏的收入实属鸡肋。与其自己做,倒不如开放给第三方开发者,自己安心赚流量和营销费。
然而,第三方开发者接棒后,不论是微信还是抖音,都鲜有爆款小游戏出现。最近一款“出圈”小游戏,还是2021年初在微博平台走红的《合成大西瓜》。